梦到吸血鬼:从精神分析看吸血鬼意象意义的时代变迁

解梦师联盟:如。

梦到吸血鬼:从精神分析看吸血鬼意象意义的时代变迁

吸血鬼图片

在这一篇中讲解析一些现实生活中与吸血鬼有关的故事来了解我们的潜意识到底利用吸血鬼来表达了什么信息。

案例一:血腥玛丽

梦到吸血鬼:从精神分析看吸血鬼意象意义的时代变迁

血腥玛丽图片

据说匈牙利女伯爵伊丽莎白·巴托里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暴力的倾向。在她成年以后,她越来越迷恋到那种折磨他人的快感之中,而那个时代贵族与平民之间身份地位上的不平等也保护了她无须担心会为自己的残忍而付出代价。艳名四播欧洲的她相信处女的鲜血可以让她青春永驻,她利用雇佣女仆的名义从信息闭塞的村庄中吸引了大量处女,然后在巫师的帮助下开启了一场又一场神秘可怕的仪式。她下令隔断那些女孩们的喉咙,将她们温热的鲜血倒进一个巨大的桶中,然后她便进入其中沐浴。被榨干了鲜血的少女尸体被随意地抛弃在城堡之外。她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现实中残暴的吸血鬼,她的故事也成为了后来许多吸血鬼传说的原型来源。

解析:

在这个较早版本的故事传说中,吸血鬼的意义最接近于第一项“吸”的要素。伊丽莎白的残暴形象最直接来自于她和那些青春处女们之间的关系:这些可怜的少女们既是她的食物,又是她的猎物,还是她的仆从。她用少女的血液来沐浴自己,其目的是挽回自己的美貌和青春,而这里的美貌和青春便是第二项寓意中“血液”的象征义。第三个“鬼”的寓意则退居到了次要的位置,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伊丽莎白的贵族身份和她手中掌握的巨大权势看出道德和法律这类社会关系对她的影响力是多么微弱。血腥玛丽的故事来自于黑暗的欧洲中世纪时期,她的形象集中反映了那个时代欧洲封建社会的不平等和压迫。

案例二:德古拉伯爵

梦到吸血鬼:从精神分析看吸血鬼意象意义的时代变迁

德古拉伯爵图片

现在的德古拉侯爵形象主要来自于19世纪爱尔兰作家布莱姆·斯托克以吸血鬼为题材创作的小说《德古拉》,他的人物原型据说是罗马尼亚的德古拉公爵。德古拉伯爵昼伏夜出,长生不老,他阴险的面色永远苍白,美丽的嘴角永远藏着獠牙和牺牲者的鲜血;可是他又衣着考究,彬彬有礼,散发出女人无法抗拒的魅力。德古拉伯爵其实确有其人。据记载,在他生活在公元15世纪的中欧罗马尼亚,是位骁勇的战士,但脾气暴戾,其领地上的百姓不堪其苦。德库拉曾在多瑙河畔多次打败数倍于罗马尼亚军团的土耳其大军,解救自己的国家,最终成为罗马尼亚的民族英雄。在小说中,伯爵那种由蝙蝠变成人再变回来的本领,至今仍吸引着老老少少,并使他们感到不寒而栗。

解析:

19世纪属于欧洲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两次工业革命加速了欧洲各列强对世界殖民地的争夺与剥削,并以此为欧洲社会的发展积累起了庞大的财富支撑,马克思就曾经在《资本论》中对欧洲各国做出过严厉的批判。在社会风气上,人们对财富和地位等事物的欲望前所未有地爆发出来,许多作家就这一点做出过深入的描述。德古拉的人物形象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下,从处在这一革命与变化中心的欧洲诞生而来。在他的身上,暴戾的第一面因素已经不再显得那么重要,而作为“鬼”的第三面因素则被突出强化到了一个关键性的位置上。青春和美貌不再是吸血鬼试图追求的东西,而变成了他们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对应了小说中费尽笔墨描写德古拉伯爵那种致命的魅力,背后便是对吸血鬼所代表的那强大力量的崇拜。这些力量是用来追求和满足欲望的,因而对德古拉伯爵形象的美化本质上可以说也是对欲望和追求欲望行为的无意识赞美。德古拉伯爵为人低调隐蔽,这实际上正是因为追求欲望往往会和社会要求比如道德法律相矛盾,要扮演一个优秀合格的社会成员就必须要放弃自己的某些欲望,所以最好的方法或许就是借助强大的个人力量脱离这个社会的掌控。伯爵由蝙蝠变成人再变回来的本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这是因为一方面蝙蝠这种没有羽毛的裸露的生物比喻了我们隐藏在社会身份和角色的人格面具之下的生物本能,蝙蝠喜好黑暗的特性又反映了这种本能如何在潜意识中遭到压抑隐蔽到了角落中;另一方面飞翔这个行为本身又比喻了不受任何拘束也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的“自由”以及能够摆脱这些拘束脱离地面(比喻现实和实际生活以及这些实际生活中的那些规则和束缚)的强大个人能力。如果说俊美的德古拉伯爵是我们戴在外面的那张人格面具,他变化成蝙蝠的形态则是隐藏在这一面具背后的我们的真实本能。

案例三:暮光之城

梦到吸血鬼:从精神分析看吸血鬼意象意义的时代变迁

《暮光之城》是美国作家斯蒂芬尼·梅尔所著的青春浪漫小说。小说的创意来自于梅尔所做过的一个梦,她梦见一对年轻的男女在阳光照耀下躺在草地上幸福的谈天,其中男孩是吸血鬼,而女孩则是人类。在故事中,吸血鬼爱德华卡伦不仅仅拥有非人的身体速度和力量,俊美的外形,还拥有读心的特殊能力。他隐姓埋名的吸血鬼家族卡伦也是各自都拥有超乎寻常的特殊能力,依靠吸食动物的鲜血生活并且保持着和人类社会的联系。这一对苦命鸳鸯经历重重考验最终成功走到了一起,但为了让女孩伊丽莎白获得吸血鬼的青春永驻,女主角后来也被转变成了吸血鬼。

解析:

小说第一卷本发行于2005年,一经出版便畅销全球,成为“后哈利波特时代”的魔幻系列作品代表。在这部反映现代人对吸血鬼认知的小说中,吸血鬼的三条要素中的第一条“吸”继续被弱化,到了一个无足轻重的位置。书中最先出现的吸血鬼不仅仅不再具备攻击性和侵略性,甚至和人类女孩谈起了恋爱。这一吸血鬼形象不断地向超人蝙蝠侠一类的杰出英雄人物靠拢,本质上成了人类而不再是妖魔,只是有了特殊的力量。他们与超级英雄唯一的区别是他们保留了作为吸血鬼的非社会性,他们隐姓埋名不需要承担任何社会责任,因此他们的力量也就仅仅被用来保护自己和改善自己的生活。第二个元素“血”是作家极力在故事中渲染的,但实际上真正在故事中对人物形象起着近乎决定性作用的仍然是第三个元素“鬼”,而且是相比于德古拉伯爵这一形象更加突出了“鬼”的要素。伊莎贝拉和爱德华的爱情故事真正吸引人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爱德华的吸血鬼身份,这个身份代表了能力、智慧、永生和美貌,而且这个身份意味着永远不需要担心来自于人类社会的侵犯和要求,任何时候都可以随心所欲地拒绝掉那些来自于社会环境中不被你所喜欢的责任、期待和要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吸血鬼现代意义的崇拜是对强大的独立个体能力的崇拜,也是脱离社会化趋势压力和束缚的一种个人意义上的愿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macrylic.cn/xz/1624.html/